人可以影响自然,也会被自然影响。
去年,新冠病毒肆虐全球,人们大幅减少出行和活动,动物们出现在空旷而安静的街道上,闯入人们的视野,屡见不鲜。海龟幼崽也由于没有游客阻挡,可以较顺利进入大海,海龟数量得以剧增。
几个月前,一张图片火爆印度网站,时隔三十年,传说中的西马拉雅山在空气变清新后再度显现——这仅仅缘于印度人民宅家三个月。
2020年,地球得以喘息。
而到了今年,人类活动频繁,地球再度承受巨大压力。仅仅半年,极端天气频频出现——这是自然对人类的回应吧。
先是非洲部分地区大干旱,再是墨西哥第二大淡水湖翠兹湖突然干旱枯竭。6月20日,常年在零下几十摄氏度的俄罗斯维尔霍扬克斯镇,气温竟达到了38℃,这可是在北极圈内!在加拿大的利顿小镇,更是达到了49。6℃的高温,柏油路热到变形,甚至可以直接在公路上煎蛋。更可怕的是,在7月1日,科威特测出了74℃的超高温,而我们河南也遭遇了特大暴雨……
我回想起《流浪地球》中的一句话:最初,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,这只不过是一场山火,一场旱灾,一场水灾,一个物种的灭绝,一座城市的消失,直到这场灾难与每个人息息相关。
我很害怕,害怕有一日我们的地球不得不像刘慈欣所写的那样,装上行星发动机,逃离这个温馨的家——太阳系。
我时不时想:2020年,是黑暗又是光明的一年,新冠疫情虽带来许多不幸,但它限制人们的行动,使得地球可以休息。这场疫情会不会是因此而发生的呢?
我认为,人们应减少对自然的伤害,让大自然休息一下,而不是因为疫情。要知道,从石器时代至今昌盛的文明,靠的是自然。正所谓:人不犯我,我不犯人。人类若是不停下对自然的伤害,那天自然发怒了,人类的力量是十分渺小的。
荀子曾说过:“水能载舟亦能覆舟。”这句话不仅仅可以用来形容君主与百姓,形容人与自然也甚是形象。我们就像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小舟,在海水浮力作用下,四处周游;但若是无知,挑衅大海,他一个浪头便可以把小舟给掀翻。
回想起小时候在农村,山是绿的,水是清的,天是蓝的。夏天没有特高温,冬天没有特低温。但,渐渐的,我所熟悉的自然消失了,六月飞雪,地上煎蛋等极端天气开始出现在互联网上,原本小说里的情节,全在现实中上演了。
刘慈欣曾在《三体》中描写过未来环境:“天空是黄色的。”“黄沙覆盖着地面的一切,当车辆从街道上驶过时,都拖着长长的尘尾。”由于地表环境差,人们不得不住在地下。可那是什么时候,是几个世纪后啊!如果我们不爱护自然,在科技尚未达到书中描述的水平时,环境已如书中描述的一般,那该怎么办?
有时候看纪录片,看到美丽的星球,不同的动物共同生活,那是多么美好。但一想到人类过度开采、工业化,这场景将成永别,我心中便百感交集。
有时,想到日本将向太平洋排放核污水时,我心中更是愤愤不平。想到核污水将顺着洋流流遍四大洋,海中无数生命遇害,人类也因此遭殃,我心里很不是滋味。
人对自然的伤害最终又会回到人身上,那对自然是小伤,对于人类,却是致命伤。
人与自然相互影响,相互平衡。一旦人对自然影响过多,那便成了伤害。只要我们对自然伤害少一点,我们与自然之间的这种平衡就会持续更久。我们的子孙也才能看到这般美的星球,而不只是观看现在留下的影视作品。
自然可以没有人,但人不能没有自然。所以,且行且珍惜吧!